400-001-6010

深度|移动支付2.0:流量变现阶段

编辑:掌柜买单 来源:掌柜买单 日期:2016-12-12 13:58

移动支付2.0:流量变现时代来临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实际消费场景当中,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微信和支付宝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第三方支付市场“天然垄断”的格局似乎已经显现。那么,这给聚合支付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加之,拉卡拉、易宝支付等纯粹支付通道的多元业务布局,是否会与聚合支付产生竞争关系呢?

在第三方支付阵营中,可以分为具备支付场景和不具备支付场景的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微信、支付宝支付为基础的产品服务公司等;后者是以提供支付清算通道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二者均在积极进行着以支付为衍生的金融拓展。


2016年,微信和支付宝相继推出提现收费方案,这标志着中国支付市场“用户教育、市场培育”阶段的终结,而开启的是另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也促使着,只有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更优质的支付体验,才是未来支付市场的制胜之道。
针对微信与支付宝提现收费的原因,一是在用户体量快速增长结束和习惯养成的背景下,通过提现收费覆盖自身支付服务(消费、退款、转账、提现等)的成本;二是通过设置资金流出门槛,希望更多资金能运转在自身支付账户系统内,提高用户的支付账户支付频率,实现体系内的资金支付结算闭环。
未来的路:“这种方式对上游的银行和同层级的第三方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用户愈习惯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支付账户内完成支付闭环,其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粘性也会愈高,银行和其他第三方在C端用户服务将会愈来愈边缘化。”

随着移动支付对线下收单市场的渗透和蚕食,它们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份额的比重将愈来愈低,市场将逐渐被依托自身平台生态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巨头瓜分。


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可能有两条路径:
①可以与已形成生态的大型平台合作,弥补其交易闭环的短板,需成长为具备为商户提供建站能力,内容服务能力的产品型公司,如掌柜云等。②以手机支付支付服务为切入点,对其自身优势领域进行整合(如电影、酒店、餐饮、外卖等业务),孕育出新金融业务,打造智慧化行业场景应用服务。类似支付宝之于蚂蚁金服,微信支付之于微信等。


机遇or挑战:支付企业正在变成金融企业
以上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给聚合支付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缺乏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巨头各取所需,双赢结合后,必将走出自身生态,对外输出支付相关服务,从而将进一步加剧支付渠道的碎片化。
第二、随着碎片化程度的增加,聚合支付领域的SaaS服务商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据近期艾瑞、易观等行业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支付宝、财付通的整体市场份额已经出现缩减,同时,二线互联网巨头的支付服务持续输出,支付市场的垄断格局将不断被打破。而随着碎片化程度的加剧,聚合支付服务的发展空间也会持续提升。”
未来三年,支付是商业变现的必经之路,一方面线上的商业场景越来越丰富,同时传统的线下企业也在逐渐接受并尝试使用互联网来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整合优化。线下扫码支付这个市场在近几年仍然会持续扩张。另一方面,支付接入之外还有订单、对账、差错、风控、营销活动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相对专业的体系,如果支付企业独自承担,需要综合考量时间成本、人力投入、后期维护等。
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迅速增长,用户习惯逐步养成,以及第三方支付、银行、消费分期等各参与方蜂拥而入,场景的丰富使得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度不断增加(红包、打赏),需要不同的支付接口和业务逻辑组合来实现。


聚合支付体现在4个层面的聚合
①场景聚合,包括POS机、SDK、台卡、扫码枪的一站式聚合;②支付方式聚合,包括银行卡刷卡、支付宝、微信、点卡支付、话费支付、公交卡等。③资金到账的融合,实现多种支付方式一笔到账;④商户增值业务的融合,融合支付业务上下游的业务,提供商户贷款、理财、消费分期、会员管理等。


综合金融衍生服务:看得见的未来
可以说,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属性越来越大,一方面,诸多红利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多年的发展沉淀了足够多的数据和资源,支付服务企业有望进入“流量变现”阶段。
因此,无论竞争与否,可以肯定的是,移动支付在内的企业普遍开始探寻以支付为延伸的多元化、国际化等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比如借贷、消费金融、广告业务等。而在具体的衍生战略上,各家呈现多种方式。
杨航洲介绍:掌柜云的思路是基于SaaS服务模式的“开放支付平台”,涵盖门店运营、门店收银和CRM会员管理等8大类技术接口(API),从而为线下实体店商户打造基于生态全链条的便捷高效解决方案。接下来推出了商户收单资金理财(小宝理财)、商户营销系统等增殖服务,将第四方支付企业支付导流、增殖创收的商业模式清晰化。未来还将推出广告插件化、商户流水贷、商圈白条等衍生服务。


未来就在科技的质变中前进